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,毕节市图书馆创新打造"阳光图书角"公益项目。3月10日,毕节市同心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联合毕节市图书馆、七星关区中医妇幼集团医院举行共建“阳光图书角”仪式,向医院儿童康复科提供500册精品读物,标志着阅读服务建设正式进入我市公立医院谱系儿童康复治疗体系。
在图书角共建仪式上,市图书馆少儿部副主任申菊表示,图书角的设立既是落实《"十四五"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》的创新实践,更为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开辟了"文化处方"。区中医妇幼集团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李亚东介绍,将通过制定分级阅读方案、建立阅读评估体系,让书籍成为儿童认知训练的重要载体。
据悉,该项目采取"政府指导+专业机构+社会力量"的共建模式:市图书馆负责图书资源筛选与更新,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康复指导,社工组织承担日常运营。目前已建成七星关区甘河街道、市西街道天河社区、杏康康复医院及区中医妇幼集团医院4个示范点,形成"15分钟阅读康复圈"。
毕节同心社工中心副主任漆国静在捐赠活动现场透露,下一步将组织中心的医务社工团队开发"阅读疗愈课程",与图书馆、医院持续合作开展面向患儿的阅读活动。数据显示,前期共建的“阳光图书角”试点期间图书使用率达92%,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平均提升37%。
从文化惠民到文化疗愈,"阳光图书角"的创新实践,不仅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维度,更彰显了城市文明温度。当书香浸润障碍群体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阅读权利的平等,更是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。
撰稿:申宇洋
编辑:申宇洋
审核:漆国静